聖約瑟堂發展史

 

羅三姑創立聖約瑟堂

1939年聖彼得日,「中華聖公會元朗福音堂」(即後來的聖馬提亞堂)於元朗大馬路正式開幕,當時尚未有駐堂牧師,劉天頤先生作傳道,李益三師太主理堂務。1942年日軍陷港時,時值日軍侵華,香港亦淪陷,英皇書院的校長兼紅十字會會長莫理士先生,於集中營因病而獲假釋,後居於元朗,於每主日偕同夫人羅惠德女士(羅三姑),到當時的元朗福音堂參加崇拜。1949年,羅三姑遷往錦田城門新村第二巷,在那裏從事接生工作,並借出其居所,開展佈道工作。19501224日錦田福音堂正式開幕,由羅三姑主理堂務,並由劉大姑任傳道,而李求恩會吏長則每月一次到該堂主持聖餐崇拜。

當時,羅三姑不時於主日煲粥或烹煮糖水,讓兄姊於崇拜後享用,分享主內情誼。1952年,因聚會地方不敷應用,羅三姑獻出其住屋,並連同當時教區所購置的一間屋,相連而擴為堂址。教堂內的桌椅皆由李求恩會吏長帶領兄姊一一籌募。乃到195452日,何明華會督親到福音堂祝聖,定名聖公會聖約瑟堂。由羅女士兼顧堂務,李求恩會吏長每月一次主理聖餐。

遷往錦上路現址

1959年,葉日青牧師作主任牧師。有見大部分教友都是錦田地區相對窮苦的兄姊,故教會着力扶助軟弱貧窮事工,遂向香港政府申領戰時餘下之糧食救濟包,藉以紓緩他們的困境。1966年區炳南牧師接任,為了能夠容納日漸增加的教友人數,區牧師於1969年在錦上路找到適合之堂址(現址),積極開展牧養工作,服務社區。區牧師榮休後,因未再有主任牧師,當時由時任會吏長的蘇以葆榮休主教,每月一次到聖約瑟堂主禮聖餐崇拜,而堂務則由黃麗霞校長主理。1996年石詠雪牧師接任,為聖約瑟堂第三位牧區主任,期間石牧師更致力推動話劇佈道事工。

關顧社區及年青人發展

2003年湯顯森牧師成為第四任牧區主任牧師,他着力牧區發展,其中以教堂地方規劃、小學及幼稚園教育發展及社區服事為核心項目。湯牧師著重年輕人的發展,時任舉辦不同的英文課程及課外成長活動,更親自教授英文,改變了不少年青人的一生。他亦關顧社區發展,帶領聖約瑟堂2008年在錦田承辦了一項社會企業帶記餐廳,以商業的手法達到公益的目的。餐廳僱用當地的居民,為居民提供就業的機會;餐廳內設有圖書角、電腦設備,更為區內學生提供免費的功課輔導等。

湯牧師榮休後,2014年由周榮富牧師接任,繼續堂、校及社服的協力同心,為錦田坊眾提供優質的幼稚園教育,及全人關顧的社區服務。周牧師更攜同師母帶領主日學及詩班發展,透過歌聲傳揚福音。在疫情期間,聖約瑟堂設有崇拜直播,並為附近坊眾提供防疫物資及福袋,以回應社區的需要。

周榮富牧師2021年榮休,陳榮豐牧師兼任牧區主任牧師,每月一次到聖約瑟堂主禮聖餐崇拜。儘管身兼多職,陳牧師在短短兩年內積極認識教友並關心他們的需求,傳承各位前任牧師的意志,全心服侍社區。

70週年堂慶教堂翻新工程

2023年,李文祺牧師正式接任第七任主任牧師。李牧師為聖約瑟堂帶來不少新元素,新增家庭主日,讓孩童都能參與主日崇拜,從小培養他們對信仰的認識和參與感。

錦田社區正在急速發展,鄰近過渡性房屋、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相繼落成,將會迎來迎十萬人口。適逢聖約瑟堂70週年,李牧師在2024年帶領教堂進行翻新工程。

教堂翻新後讓教友擁有更多舒適的空間進行崇拜及相交,更增設圖書館作傳道培育之用。根據未來10年社區規劃的發展,上主給予聖約瑟堂的禾場將有極大的擴展及機遇,期望我們能傳承各位前任牧師及先賢對錦田社區服務的熱忱,迎接未來的挑戰和回應社會的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