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簡介 (瑪拉基書三6-12 ) 今天我們會來看上帝跟以色列百姓第五個的爭論,涉及以色列人沒有按照承諾遵守耶和華的律法(三6-12)。猶太人在西乃山曾經應允上帝:「耶和華所吩咐的一切,我們都必遵行,也必聽從。」(出廿四7) 上帝沒有任何改變(三6),但猶太人「從你們祖先的日子以來,你們就偏離我的律例而不遵守」(三7a上)。如今,先知呼籲猶太人,他們要轉向上帝。猶太百姓詢問:「我們如何轉向呢?」(三7下)他們可能覺得自己並沒有離開這個宗教呀,為何先知要求他們轉向呢?先知指出,他們的問題是奪取了上帝之物。對此,百姓的反應是立即駁斥:「我們在何事上搶奪你呢?」(三8)先知接下來說:「其實就是在你們當納的十分之一奉獻和當獻的供物上。」(三9) 十一奉獻是指按收入十分之一所捐納的奉獻,源於猶太律法的捐獻規定。按律法規定,土地所有出產的十分之一,須全歸耶和華(利二十七30),以供養那些利未人和祭司(民十八21、24)。另外,寡婦、孤兒和寄居者,都是十一奉獻的受惠者(申十四28-29)。 因為以色列全國的人民,都奪取上帝的供物,因此先知宣告,上帝的咒詛已經臨到他們當中。這是瑪拉基提及的第二次咒詛(三9;見一14a),可能是下文所暗示的旱災,蝗蟲和農作物失收(三 10-11)。那麼,以色列人怎樣才能脫離上述的詛咒呢?上帝呼籲他們將當納的十分之一,完全送入倉庫,使上帝的家有糧(三10a) 。「倉庫」主要用來儲存百姓所奉獻的農產品,以供祭司和利未人生活的需要;「上帝的家」即是聖殿。上帝吩咐他們這樣做,以此驗證上帝的應許能否兌現,看看祂是否將天上的窗戶敞開,使福氣傾倒而下,直至有餘。作為信徒,我們相信供應從上帝而來,我們找到工作、耕種得成果、身體健康等等,都是上帝的祝福。我們會否存感恩之心,回應上帝的看顧。 默想: 你對「基督徒是上帝的管家」這個教導有何想法? 我們是否真的尊重上帝是我們能有收入的背後原因(申八17-18),因而存樂捐的心把當納的奉獻歸給上帝? 祈禱 主啊,是的,各樣美好的恩賜和各樣完美的賞賜,都是從祢這位厚賜百物的父上帝而來,為要我學會做一個忠心的好管家,學會服事和與人分享,求賜我信心回應你的吩咐。阿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