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簡介 (瑪拉基書一1-5 ) 以色列民從巴比倫被擄歸回,至先知瑪拉基的時代,已過了差不多100年。雖然聖殿已重建完成,城牆亦已修建;但早期的熱誠和委身亦已淡薄。在以斯拉和尼希米所領導的短暫復興後,祭司和百姓又倒退回往日的光景。尼希米和瑪拉基共同關注在歸回的餘民中三方面的事情:(1)祭司忽略對聖殿的事奉(尼十三1-9;瑪一6-二9);(2)百姓對十一奉獻和獻祭的事都有所鬆弛(尼十三10-13;瑪三8-12);(3)與外邦婦女通婚之事(尼十三23-28;瑪二10-16)。透過一系列對話式的問答體,先知瑪拉基記錄了上帝給以色列的默示,藉以鼓勵歸回的餘民要從屬靈的軟弱光景中回轉、悔改;並應許那位立約的使者(彌賽亞)的降臨,祂要施行審判和祝福。 全書的主體包括六個對話式的問答題,如此的設計乃為要幫助以色列明瞭他們的屬靈狀況,並引領他們轉回歸向上帝。第一個問題和解釋是透過上帝揀選雅各,而不是以掃,再一次向以色列確証上帝守約的愛(一1-5)。 耶和華說:「我曾愛你們。」你們却說:「祢在何事上愛我們呢?」(一2)他們想︰如果上帝愛我們,我們的國家不會這麼弱,淪落為「猶大省」,聖殿也小了很多,經濟還那麼差。對於猶太人的反問,耶和華回答說:「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嗎?我卻愛雅各,惡以掃,使他的山嶺荒涼,把他的地業交給曠野的野狗。」(一2)即使以東人說他們要重建荒廢之處,上帝也再拆毀(一4),主因是那地是「罪惡之地」;那地的民是「永為上帝惱怒之民」。反之,以色列與上帝有約的關係;歸回的選民看見以東的結局,就知道上帝是信守承諾的,並承認上帝確實愛他們。以致以色列人知道他們在疆界之外,被尊為大是由於上帝的恩典(一5)。 默想: 你覺得上帝愛你嗎?你是基於甚麼覺得上帝愛不愛自己?是基於客觀環境:我們是否有錢、有健康、有地位…..?還是…..?回想過去的經驗,是甚麼幫助自己可以重拾對上帝的信心? 祈禱 上主啊,幫助我時常記得數算祢的恩典,讓我不論在甚麼境況,都不會懷疑祢對我的愛。求你賜下信心,特別在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,仍然堅持相信,你的愛沒有改變。阿們。 |